可爱网名

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文案 > 当前文章

经典文案

31句关于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句子精选文案

admin 2023-09-12 21:37:57 59 阅读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句子

1、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去义以为的。奠而发发,发必中矣。杨雄

2、    先生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六经“仁、义、礼、智、信”为处事原则和视“温、良、恭、俭、让”为行为准则的中华传统精神,规范自己学习,工作及生活。先后拜师于中国红木研究和鉴定泰山北斗—周默先生,中国文物学会培训部专家—张德祥先生门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深度和广度。

3、  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哲学的门派,哲学思想散见于佛、道、儒各家著作中。易经描述宇宙产生,大致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4、当今世界一切品德修养当中,善解人意的天性是最必须的。

5、这句话出自《礼记》,孝子奉养父母的方法,其实就是让父母开心,不做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真正的孝子一定是有孝心的人,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也可以竭尽所能来赡养自己的父母,做到让父母高兴,并不违背父母的意思,所谓孝顺,什么是孝,讲究的就是一个“顺”字,孝顺父母就要顺从父母的意愿,让父母开心快乐,就是作为子女最大的孝道。(关于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句子)。

6、朱熹对闲居的解释跟郑玄的解释是一样的,但重点是放在“诚意”的地方讲“慎独”。就像我刚才讲的,“慎独”不仅仅是对你的行为而言,不只是对行为的一个规定,“慎独”直接指向一个人的意念,所以《大学》在“诚意”这个地方讲“慎独”。

7、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时家人团聚,强化了亲缘关系和孝道伦理等因素,每年有这么一个机会一家人欢欢喜喜辞旧迎新,总结过去的一年,为新一年积蓄力量和做精神准备。  

8、 独立之要有三:一曰自存,二曰自信;三曰自决。

9、这句话出自《孟子.万章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解除父母的忧愁,父母是我们的精神天地,作为子女孝敬父母,父母也会很高兴,那么做子女的也会很高兴,父母开心快乐作为子女的才会真正的快乐,孝顺父母并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这需要付出实际行动和孝心来证明自己对父母的孝顺。

10、请不要让自己错误的意识植根于脑海之中,要清楚什么才是公民的道德的素养。在学校,团结同学,尊重老师,爱护公物,这些才是学生该具有的优秀素养。

11、  男为龙,女为凤,龙凤呈祥共飞腾。老为姜,少为浪,姜是老的辣,后浪推前浪。中华人才代代出,千年文化共传承。

12、今天围绕中国文化和道德修养,我给大家介绍了一些情况,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

13、梁漱溟说,我比陈独秀(1879—1942)更早就讲过西方文化的特长在于科学和民主。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是要全盘承受西方文化,不是要全盘抵制、反对西方文化。可是你们要知道,我们现在引进的西方文化,并不是人类能看到的最有潜力的文化。特别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西方已经对西方文化做了一个很深刻的反思的情况下,不应该再无条件地接受西方文化了。他认为第一步,我们现在要全盘承受西方文化,第二步就是要弘扬儒家文化。可是,他讲的这个儒家文化和中国文化,其实不是我们完全传统的东西,是跟社会主义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叫做儒家的社会主义。

14、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哲学的门派,哲学思想散见于佛、道、儒各家著作中。易经描述宇宙产生,大致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1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16、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作者:裴多菲

17、最后,讲一下“主敬”的问题。宋代有“二程”,哥哥叫程颢(1032—10字伯淳,被尊称为明道先生),弟弟叫程颐(1033—110字正叔,被尊称为伊川先生)。程颐特别强调“主敬”。作为“二程”的四传弟子,朱熹主要继承的就是程颐的思想。历史上记载说,有一个人姓赵,来跟程颐来学。怎么学呢?程颐就就让他体会那个“敬”字。过了两天,这个人又来请教,程颐就说,“正衣冠,齐容貌而已”。总的来说,“主敬”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外,“正衣冠,齐容貌”,孔子说:“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另外一方面就是内心保持警戒之心。

18、  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作者:冰心

20、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爱迪生

21、梁漱溟在20世纪被定位为新儒家,就是现代的儒家。大家都认为这个人既然是现代的儒家,一定是“四书五经”读了不少的,然后提出一些观点。其实不是。梁漱溟小时候根本就没念过“四书五经”,他念的是新式小学。他后来讲,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怎么来的?我是看着梁任公(“任公”是梁启超的号)编的《德育鉴》这本书,才对传统文化引起了兴趣。所以,他前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受梁启超的影响。

22、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千里传,万里路途多遥远,异国他乡中华文化美名扬。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其中意味需要细细品。

2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

24、人类在道德文化方面最高级的阶段,就是当我们认识到应当用理智控制思想时。——(英国)达尔文

25、下面举一个例子,是一个关于“四知”的故事。东汉有一个人叫杨震,以前做官的时候举荐了一个人,他的举荐被朝廷接受了。过了两年之后,又见到这位他举荐的官员,被举荐的官员就送他十斤白银。杨震就说,我跟你应该是故人,我了解你,所以我举荐你,但是你不了解我,所以今天给我送东西。这个故人就说,黑夜里谁也没有看见,你就笑纳吧。可是杨震却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意思是说,不要以为别人看不见的时候,自己就可以什么事情都做,有一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即使那个“你知”不在,“天知”、“地知”、“我知”还在。这样,“四知”就被传为佳话了。

26、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长了知识,又让我们和祖国的缘分更近一点!

2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

28、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清。申居郧《西岩赘语》公正无私,才能不怕人生道路的艰险。作者:申居郧

29、王阳明用“良知”来解释“独知”,这在修养上跟朱熹有什么区别呢?有这么一个区别:朱熹是要把这个经文的解释前后都可以照顾到,他为什么要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你自己念头都没有起的时候,没有意识活动的时候,就是“敬畏”的修养。一个是说“慎独”,是念头已经起来了。为什么说这个?就是《中庸》的首章“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里一个“已发”,一个“未发”,那你怎么落实到这个上面呢,怎么结合起来呢,朱熹把“戒慎恐惧”解释为“未发”,“未发”就是你的意念未发的时候;“慎独”就是“已发”的,这样就把对整个文本的解释都照顾到了。

30、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美国2061计划》指出,要着眼国民素质,实行全面改革。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强调: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