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网名

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文案 > 当前文章

经典文案

52句爱祖国的诗四句七言绝句精选文案

admin 2023-10-10 10:08:00 59 阅读

爱祖国的诗四句七言绝句

1、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2、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3、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4、(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5、 第四句,我以我血荐轩辕。轩辕一词,用得极好,把整首诗的历史跨度提升到了极限:诗人所爱的祖国和民族,乃是轩辕黄帝以来生生不息的祖国和民族。诗人的血不仅为那土地,也为那历史而沸腾,而抛洒。中国古今诗歌中,就表达个人对于自己国家与民族的感情之深厚与激烈程度而言,就诗句的高亢与激昴而言,就同类诗句中措辞的艺术性而言,并无第二句可以与之比肩。如果稍稍放开范围比较,这句诗可与同列的千古抒情名句也许只有如下几个:

6、本诗运用了《诗经》中诗歌惯用的重章叠唱,其中的三个小节只是更换了几个词。“袍”“泽”与“裳”“戈矛”“矛戟”和“甲兵”,“同仇”“偕作”和“偕行”的意思相差不大,重复使用增强了表达的效果,更能表现战士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誓死保卫疆土的义愤和报国热情!

7、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爱祖国的诗四句七言绝句)。

8、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9、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10、诗歌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风飘絮”比喻(因外族侵略而山河沦陷的国家),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漂泊无依)。

11、诗词的大意是说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一样的战袍。君王要出兵打仗,就准备好我们的铠甲武器。咱们共同面对敌人(共同战斗,同进同退)!

12、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1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15、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16、“风雨如磐暗故园”,是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犹如磐石压顶,使祖国暗无天日,景象惨淡,岌岌可危。这句诗,高度概括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黑暗悲惨的现状,是产生“灵台无计逃神矢”这一强烈感情的客观原因。

17、    ①狂在动作上,如“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②狂在外表上,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③狂在神态上,如“酒酣胸胆尚开张”;④狂在壮志上,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18、《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19、    描绘了诗人骑上披着铁甲的战马,跃过北方冰冻的河流,奔赴战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渴望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20、@孟冲之分析得很精当,有时一篇好的诗评,就是一篇美文。鲁迅的《自题小像》确实不错,但同时又让我想起了另一首,看看是否与之有得一比:

2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2、(示例一)这里的“花”和“鸟”既“溅泪”又“惊心”,诗人用互文修辞使诗句整齐和谐,文意交错渗透。

23、这首诗,作者曾几描写了三衢道中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对平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24、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25、(1)初夏。(1分)从梅子黄时,绿阴不减,黄鹂声可以推知。

2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7、本词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并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8、C.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9、导语引入,揭示课题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强调曾是多音字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的道上)

30、诗大意是说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31、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公元1256年(宋理宗)

32、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33、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34、如果说文化是基因,那组成分子链的就是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而我们之所以能记住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热血事迹,还因为他们留下了穿越千年的爱国诗篇。

35、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36、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之他在创作中身体力行,倡导作家们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写作,所以,他留给世人的印象,是以创作短篇和杂文见长,这样认识鲁迅先生确实不够全面。

37、《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38、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是咏史怀古,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3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王昌龄《出塞》

40、    勾勒出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作者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4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2、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明代:戚继光《望阙台》

43、《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44、(1)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愉快的样子/喜悦的样子)

45、D.“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明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46、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47、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8、可是故事并不是到此就结束了,真相才刚刚打开:原来是年过六旬的贝尔曼,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画上最后一片藤叶,因着凉,染上了肺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终于完成了令人震撼的杰作。

49、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50、《出塞曲》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51、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