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网名

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文案 > 当前文章

经典文案

81句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精选文案

admin 2023-12-10 17:25:19 59 阅读

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论语》

2、儒学在越南文化中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东汉末年,“越南人”士燮(字威彦,出生于交州的广信(今广西苍梧县),其先祖为鲁国汶阳人)游学洛阳,研究左传、尚书等典籍,后来任交趾太守40余年。据《越南四字经》说:“三国吴时,士王为牧,教以诗书,熏陶美俗。”说明早在三国时期越南人就受到了儒学教育。10世纪,越南独立以后,各王朝的典章制度大都取法于中国,政府选拔人才也采取科举制度,以诗、赋、经义等为考试内容。13—14世纪之交,越南人以汉字为素材,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式,创制了越南民族文字,称为“字喃”。此后,中国儒家典籍大量传入越南。宋元时期,越南刊刻过不少儒家经典和汉译佛经。出现了不少明经的儒家学者。15世纪初,明成祖曾下诏,以礼敦致越南各方面人才到中国来,其中包括明经博学的儒学者。可见儒学在越南的影响之深。

3、其实,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它原是先秦诸子百家之是以孔子为宗师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经典,主张德治和仁政,十分强调伦理道德和人的自身修养发展,同时也强调教育对人的重要性,认为重视教化、轻刑罚是国家能够安定、人民能够幸福的必经之路。

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论语》

5、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6、道为三皇之学,儒为周朝之学,孔子的精神导师可以认为就是周公。道为儒之本,儒为道之末。老子是三皇之学的集大成者,孔子是周朝之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思想的实际创始人。这便是儒学的源。

7、  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从此以后,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基本上符合中国古代的国情,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奉行不变的治国圭臬。

8、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9、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10、儒家给予我们的是,脚下宽广的土地,入世,自我实现:道家讲究是,头上辽阔的天空,出世自我超越。和谐的心灵需要君子之心。何谓君子?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真君子是上善若水。人生不能受局限,生命的宽度在于心。君子要有圣人之心,仁爱天下为己任。君子道者有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五行:恭者不侮;宽则得重;信者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11) 

11、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论语》

12、所谓诗,所谓文,实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宋.郑思肖《心史总后叙》

13、  汉兴以来,除黄老之学外,儒家思想也一直比较活跃并有所发展,景武之际的董仲舒便是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以贤良对策。他在《天人三策》中提出,思想统治,也应遵循“大一统”的“常经通谊”,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因此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从理论上阐明尊崇儒学的思想统治原则,受到汉武帝赏识。随后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而确立了儒学的统治思想地位。

14、春秋末年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本的儒家学说,强调“仁义礼智信”、“克己复礼”等内容,当时孔子的学说主张是以德治民,儒就是仁义的意思。而后孟子、荀子分别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儒家学说作了补充发展,孟子强调民重君轻;而荀子强调儒法结合,天道自然,强调爱民。

15、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

16、    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17、无小而不大,无边而不中。唐.王勃《释迦如来成道记》

18、汉朝以后,儒学地位下降,在魏晋南北朝时玄学盛行。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文献。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对思想产生了很大的束缚。直到五四运动才取消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19、(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20、(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1、  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面目。先秦儒家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甚至还遭到了秦始皇毁灭性的打击,这是由先秦儒家初创时自身的理论缺陷导致的。先秦儒学的内容体系充满着浓重的、温柔淳朴的伦理亲情色彩,显得“迂远而阔于事情”。例如,孔子的“仁学”,目的在于通过“正名”恢复“周礼”所代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所以孔子的思想不会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

22、  最后,主持人刘鹤老师宣布:公元2017年,孔历2568年,济宁海达行知学校重回传统、尊师重教、追念孔子,《论语》诵读活动,圆满礼成。

23、儒家思想的精髓在孔子时代是以“仁”为先。随着孟子“义”的观点加入,“仁义”二字成为先秦儒家的思想基础。

24、道家认为,人变聪明了,这个世界就会坏掉。所以他反对提倡什么仁义礼智,认为这就是世界坏掉了之后,为了补救这个世界,才提出来的。

2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6、(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27、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

28、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29、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

30、①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31、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

32、译: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33、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

35、到了民国,共和了,民主了。虽然驱逐了鞑虏,赶走了异族统治者。但是,汉人的文化亡了。亡于洋人,亡于新文化运动。这个时候,出现了辜鸿铭。如果说王夫之是华夏道统的绝唱的话,那么辜鸿铭则是华夏道统的挽歌。

36、唐儒基本上不值得谈。所以,宋儒再次开启了文化溯源运动。这次运动,出现了很多极其聪慧光芒四射的大学问家,那便是北宋五子为代表的宋儒天团。宋儒和唐儒相比,那是欺负唐儒。和汉儒相比也显得更加的璀璨。这次,宋儒天团再次回到了中国文化的源头,道。他们开始以道援儒,这是宋儒最大的特点。以至于后世很多人,一度认为理学是道学的分支。

37、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38、汉兴以来,除黄老之学外,儒家思想也一直比较活跃并有所发展,景武之际的董仲舒便是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以贤良对策。他在《天人三策》中提出,思想统治,也应遵循“大一统”的“常经通谊”,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因此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从理论上阐明尊崇儒学的思想统治原则,受到汉武帝赏识。随后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而确立了儒学的统治思想地位。

39、(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40、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近思录·为学类》

41、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42、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

43、  由于儒学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经历了若干重要发展阶段、包含着许多不同学说和学派的复杂思想体系,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而且精华与糟粕往往是纠缠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在讲儒学的精华时,不能忽视它的具体表现形态一般都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比如儒家的民本思想与王权主义就有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我们必须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扬有弃的批判继承态度。

44、(9)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中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45、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论礼》

4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中庸》

47、译: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48、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9) 

49、(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50、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51、(向前看好像在前面,忽然间又好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52、儒学是一种尊师重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育学说

5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5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55、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谊)者,人所宜也。段玉裁注《说文·言部》曰:‘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时作义,皆今之仁义字也。

56、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57、译:所谓诗歌文章,实际上都与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相联系的。

58、译: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只要坚持不停的用刀刻,金属石头也可以雕成花饰。

59、(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60、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61、(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62、译:天资聪颖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63、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兵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学术与言论的开明为儒家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64、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而汉朝在汉武帝之前以道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加之汉字尚处于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

65、译:没有细小就无所谓巨大,没有边缘就无所谓中间。

66、(11)清末民初:儒家学派的法脉传人何子渊以“敢夸才依马唯骥道南吾”、“同人于野仁者乐也”、“求真、尚善、包容”等教育思想和理念,作为其哲学旨归,创导新学,摒弃科举。但,又以弘扬儒家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己任,“师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与孙中山先生一起,致力驱逐鞑虏,振兴中华。

67、(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68、  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

69、孙氏:恐脱一“公”字,应为公孙尼子。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公孙尼子》二十八篇。

70、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说总体上强调百姓是比君王重要的,君王想要更好的治理天下必须要善待百姓,把百姓放在第一位。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秦汉时期,西汉武帝时期,当时的武帝渴望实现大一统,不仅要从地理上而且也要在精神层面上,所以董仲舒应运而出提出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大一统儒家思想。

7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7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论语》

73、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74、(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75、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76、可以说,汉儒一开始就是先天不足。把一地的碎镜子拼凑成了一块完整的镜子。虽然外面看上去是好的,内核上处处都是裂痕。最后搞出来很多妖蛾子。

77、接着是儒学的流。孔子之后,儒学分成了很多支。韩非子在《韩非子·显学》篇所提出的分法认为儒分为八。这八家里,又有大儒,有雅儒,有俗儒,有贱儒。下面是具体的儒家各支。

78、译:文章是治国安邦的伟大事业,是传之不朽的大事。

79、  活动第七项:学生代表向老师行三拜礼:一拜为人师表;二拜诲人不倦;三拜桃李满门。

8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