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网名

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文案 > 当前文章

经典文案

30句耳濡目染和耳闻目睹的区别精选文案

admin 2024-01-07 14:54:10 59 阅读

耳濡目染和耳闻目睹的区别

1、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指受好的影响。强调受到了影响;(耳濡目染和耳闻目睹的区别)。

2、耳染目濡 ( ěr rǎn mù rú )(耳濡目染和耳闻目睹的区别)。

3、出处:宋· 朱熹《与汪尚书书》:“耳濡目染,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

4、造句:跟随燕王之后,耳濡目染,郑和受教育程度又加深了一层。

5、示例:我从乡下跑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鲁迅《呐喊·一件小事》。

6、耳熏目染意思是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

7、你父亲是个画家,你从小便耳濡目染,难怪有这么好的绘画基础。

8、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9、耳濡目染:通常在句中作谓语、定语、分句,修饰主语或宾语。

10、而西蒙在耳熏目染下,对女人们最基本的对话方式习以为常,甚至时而久之,掌握了少许,以至于一个不留神致使包括大祭师在内的所有人中招。

11、如果父母比较善良,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很有爱心。

12、造句:换句话说,对于新鲜观念,人们需要在耳濡目染后才会作出改变。

13、耳熏目染:通常在句中作谓语、定语,修饰主语或宾语。

14、耳熏目染:意思是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

15、耳濡目染:通常在句中作谓语、定语、分句,修饰主语或宾语。

16、父母经常吵架,孩子耳濡目染,长大后也会对婚姻失去信心。

17、造句:经过了李婶满舌生花这么一说,张文进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也想一睹芳容.

18、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19、目击耳闻:( mù jī ěr wén ) 解释: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20、就这样,在耳濡目染之下,他对绘画及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21、(示例)我从乡下跑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鲁迅《呐喊·一件小事》

22、而耳闻目睹是指亲耳听到,亲眼看见。形容亲身见证,千真万确。强调了事情是真实的,而并无指明一定受到了影响。

23、听熟了,看惯了,因而深受影响。如:在良好环境中,耳濡目染久了,自然也变好了。也作目染耳濡、目擩耳染、日渐月染、日濡月染、耳染目濡。

24、造句:天资过人,勤奋刻苦,再加上整天耳濡目染,徐诗霖很快崭露头角。

25、耳濡目染: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26、近义词有:耳闻目染、耳习目染、耳熟能详、目擩耳染、见闻习染、目染耳濡、潜移默化、耳染目濡、耳熏目染、耳闻目睹、近朱者赤等等。

27、婷婷的父母是艺术家,婷婷耳濡目染,对艺术产生了极大兴趣。

28、(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29、耳濡目染(拼音:ěrrúmùrǎ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